查看原文
其他

被50万人围观的诗人,在做一件大事

给孩子
2024-10-12


4月19日晚上,一个诗人被50万人一起在线上围观——


如果不是眼前的屏幕和不断跳跃的评论,差点儿就以为时光倒流回了80年代……



有网友说:这个春天终于有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有网友说,如果还在读诗,说明我依然活着

已经73岁的北岛,居然还是老样子,真是让人感动啊(有位朋友说“做什么医美呀,还不如去看书”)!
有人说,聊聊顾城和海子吧……
早已不再年轻的人们,看到年少时陪伴过的名字、文字和声音,心头一热,眼底一酸,记忆翻涌……
其实,看着满屏的欢悦,我特别想凡尔赛地说一声:作为“给孩子”系列的主编,北岛一直在和我们并肩战斗呀!

北岛、食指在《给孩子的诗》出版五周年诗歌朗诵会上,和北京四中学生一起朗诵《相信未来》


诗人蓝蓝说,前一天晚上,第一个把北岛等人的诗歌手抄本带给她的诗人罗羽,突然打了一个电话给她,说他非常难受,不想活了。
蓝蓝说:“我告诉他,你忘记三十多年前,怎么给我念北岛的诗了吗?我们还有诗歌,要好好活着!”
四月虽然残忍,人生虽然艰难,但诗歌和阅读,可以为我们构筑起一道精神屏障。
在现实世界之外,凭空再拥有一个可以随时出入的精神世界,
在其间找到乐趣、意义,以及能让人感觉人间值得的理由……


让孩子亲近阅读,就是给予了他一生免于孤独的保证。
虽然“世界读书日”已过,但读书不只是某一天的事。
所以,让我们听听北岛和他为孩子召集而来的作者们,一起谈谈那个老话题:读书这件事……








读书与上学无关

北岛

当代著名诗人


  读书与上学无关。那是另一码事:读——在校园以外,书——在课本以外,读书来自生命中某种神秘的动力,与现实利益无关。而阅读经验如一路灯光,照亮人生黑暗,黑暗尽头是一豆烛火,即读书的起点。


💫  诗歌是什么?诗歌不是逻辑,不是语言游戏;诗歌是石头,毫无声响,偶尔会撞击火花,换句话说,石头沉入海底,却奇迹般建成一座桥。



《给孩子的诗》


北岛 选编

活字文化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14年07月 


诗人北岛为孩子

开启智慧之门

照亮心灵之路

《给孩子的诗》(增订版)

北岛 选编

活字文化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20年03月 


增加了35首中外重要诗人的重要作品和“诗人小传”、“诗歌别册”,全面完善诗歌版图,确立经典标准。












散文是布帛麦菽,

不可须臾离开

北岛

李陀


北岛  

当代著名诗人

李陀

当代文学批评家、作家

🌟  在诗歌和小说之间,存在着一个叫散文的语言空间,这个空间很大,海阔天空,山高水长,手里有一支笔,就如同抓住了一匹飞马的缰绳,写作可以升天入地,任意驰骋。


✨  散文不只是对文学,而是对于任何一个想让自己生命兴旺的人,它都是“如同布帛麦菽,是不可须臾离开的”。这么说是不是过分?我们觉得一点儿也不过分,散文就是这么重要。


《给孩子的散文》


李陀 北岛  选编

活字文化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15年06月


探勘中国文学百年宝藏,

为孩子打开

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早年读书,

常不加思索便朗朗上口

叶嘉莹

古典诗词大家,

“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  人在幼年时记忆力较强,所以早年读过的一些作品,常常不假思索便可朗朗上口,即使将它们已经冷落多年,而偶然机缘凑泊,它们也仍然会自然而然地涌现脑中,不速而来不邀而至的。如果把它们冷落到某一个恰到好处的程度——即已因冷落而使旧日所生之茧逐渐淡薄,而又未至完全遗忘的地步,那么,偶然为一些机缘所触发,于是而对旧读的作品,恍然若有新的会意,这时之所得常是极亲切深刻,而且有着一种莫名的快感,如《圣经》浪子回头一篇故事所云,因为这是“死而复得,失而又得”的。这种感受,较之新读所得的感受更可贵,这可以说是利的一方面。


👐   想真正培养出对中国的古典文学和古典文化有兴趣和有修养的下一代,实在应该从一个人的童幼年时代开始才好。


《给孩子的古诗词

(讲诵版)》


叶嘉莹 编著

活字文化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16年10月 


叶嘉莹亲自逐首吟诵及讲解218首古典诗词。

吟诵声里寻古意,

讲解句中得新知。






 






唤起共同的情感记忆

林西莉

教授、汉学家,

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  李白的目光如炬,在他笔下,山川、河流都有着最为清澈的图景。人在舟上,望着月亮,看见水面的倒影,只是小小的一幅画面,却能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唤起所有人共同的情感记忆,即使身为一个外国人,也与一叶扁舟上那个孤独的人之间产生深刻的情感关联。


汉字也是这样,看似简单的构造里气象万千,就像化学元素周期表里的基本元素,衍生出世间万物。


✨  汉字对于你们而言,只是一种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你们不会去想汉字的源头,就像我不会去想英语字母的源头。有时候,就是需要一个局外人,看到它日常使用之外的东西。


🌟  如果一个孩子在启蒙时期就能以这种方式学习汉字,他们就能与中国古老的文化重新连接。他们会意识到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是一幅图景,连接着他们的祖先几千年来的生活。然后,当他们再看周围的世界、自然、人脸,他们的视野会很不一样。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


林西莉 著,李之义 译

活字文化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16年08月 


讲述汉字的神秘和有趣,让孩子从祖先造字的故事中认识汉字,

理解中国文化的瑰宝。




2016年,林西莉重回北京大学









相信所读的东西,

这常常发生在少年时

王安忆

当代著名作家


💥  相信我们所读到的东西,这常常是发生在我们少年的时候。那个年龄,心灵像一张白纸,无条件地相信任何事情。书本给我们神圣的感觉,好比人生的老师。


✨  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影响的时期,是精神世界最初的建设时期。假如我们幸运地读到真正的好书,那么,一生都将受益无穷。


《给孩子的故事》

王安忆 选编

活字文化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17年05月 


以平起平坐的独特文学视角,甄选25篇中国当代经典短篇小说及散文,让故事为孩子澄澈映照世界,明辨是非。












音乐,

每个人都应欣赏热爱的珍宝

刘雪枫

音乐评论家,著名古典音乐推广人


💥  我的女儿和千万中国孩子一样, 曾经是一位琴童,但她终没有走小提琴家的路。其实在她还没上中学的时候,我就想通了一个道理:不从事音乐专业同样可以享受音乐。令我特别高兴的是,小提琴后来竟然“终于”成为她的爱。在紧张的期末考试结束后,她总会说:“可以痛快地拉拉琴了。”音乐到底可以给孩子带来什么益处,已毋庸多言。


💫  美好的音乐没有欣赏的年龄界限,特别是西方音乐史上历时近千年积淀下来的伟大经典,是每个人一生中都应当欣赏并热爱的珍宝。


✨  音乐带给孩子们的最大的益处是关于审美的陶冶。懂得何为美,发现美,欣赏美是一个人日后品位和情趣的保证,也是拥有幸福生活的保障。


活得好有各种途径,而音乐欣赏,特别是古典音乐的欣赏,是投入最少,获得最大的一种方式。不但可以让人成为精神上的贵族,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共通的语言。


《给孩子的音乐》

刘雪枫 著

活字文化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17年10月 


320首西方古典音乐名曲,送给孩子一幅瑰丽璀璨的古典音乐星图,由浅入深趣味讲解,奏响孩子心中美的旋律。




刘雪枫、陈思亮“给孩子的演奏会”

“给孩子的音乐会”竹笛、中提琴、中阮合奏









看一本扔一本的书,

并不是最好的读物

唐晓峰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  那些让孩子看一本扔一本的书,并不是最好的读物。少年儿童应该有一些能够伴随他长久一些的读物,这样的读物会引导出一条知识路径。历史地理应该是一个吸引人的领域,这些知识不仅仅对孩子成长有益,对成年人,也可以在加深阅读中获得更深的对世界、社会、生活的认识。


💥  写《给孩子的历史地理》是一个尝试,在少年儿童读物中还没有这个题目,他们能不能读进去,要看实际情况了。不过,至少,让他们知道有这样一个知识门类,有这样一种启发智慧的方式。地理里面有智慧,这是我最想让他们知道的,所以我反复讲,地理不光是知识,还有道理。道理离不开知识,知识要组合成道理才更有意义。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唐晓峰 著

活字文化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18-01


宏观讲解中国历史地理图景 带孩子从远古到今天 重新认识脚下的大地和中华文明 培养“时间+空间”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造就开阔的眼界和看大局的头




什刹海边的地理课 









习字是最初的审美训练

刘涛

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史专家


💥   汉字的演变,如果以殷商甲骨文为起点,以东晋的成熟楷书为终点,历时约1700 年,先后形成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五大结构类型。书法,有血有肉,有筋有骨,有韵味,有神采。习字是古代读书人最初的审美训练,是学生每日必做的功课。用毛笔写字是一门艺术,是自我的文化修炼,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给孩子的书法》

刘涛  著

活字文化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18-05-30


一部书法史,也是一部汉字发展史。109幅精美书法插图,手把手教孩子鉴赏、练习书法,系统梳理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化历史。












科学也具有文艺的一面

苗德岁

华裔学者、科普作家


🌟    科学也具有文艺的一面,即想象力与诗性,而文学艺术也需要逻辑与推理。


✨   不要从中学阶段就误入文理分科的歧途,从小努力在两方面都打下坚实的基础,长大后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文理兼通,既有深厚的人文情怀与素养又有无限的科学创造力的大家。


😇  我在写这本书时,决定沿着困扰达尔文一生的两个难题展开讨论:一是生物演化的遗传机制,另一个是生物演进的化石证据的匮乏——希望能帮助孩子回答科学与文艺所共同关注的“天问”: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又往何处去?


《给孩子的生命简史》

苗德岁 著

活字文化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18-05-30


以好奇心为线索,综合多学科知识,为孩子拉开生命进化的序幕,深入了解地球生命演进的奥秘。科学与人文交织,阐释生命之美。












美妙人生的关键

在于能迷上什么

刘慈欣

当代著名科幻作家


💧  其实,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  记得二十年前的那个冬夜,我读完那本书(《2001:太空漫游》)后仰望夜空,突然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脚下的大地变成了无限延伸的雪白光滑的纯几何平面,在这无限广阔的二维平面上,在壮丽的星空下,就站着我一个人,孤独地面对着这人类头脑无法把握的巨大神秘......


✨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童话破灭的过程,我们在成长的岁月中渐渐明白,动物不会说话,植物没有灵魂,石头和河流也不会有生命。但科幻却不同,科学幻想走着一条与童话幻想相反的路,如果孩子们读过科幻,随着他们的成长,科学幻想不会破灭,反而变得越来越真实,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想象变为现实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成长一定要有科幻相伴

韩松

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   一个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有一段时间,是由科幻相伴的,这样他才不会乏味,也不会孤独,而且,他能比别人多拥有一个世界,比别人多用一双眼睛来观察人生,这既有趣又有用。


😇   科幻这个词,本身就等同于年轻和梦想,代表了人类这个物种目前正在经历的童年时代。我们接受它,就是肯定我们自己,从而树立起对当下及未来的信心。



《给孩子的科幻》

刘慈欣 韩松 选编

活字文化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18-10-31


十五位风格、流派各异的科幻大师,星云奖、雨果奖得主代表作品,汇集经典新锐,聚焦中高考热点。












把自己读进书里,

或把书读进生活里

商伟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     常常听到这样一个说法:把自己读进书里,或把书读进自己的生活里。这并不意味着有意为之,而有意不见得就好,更不可能对结果打包票。可谁也说不准哪一天,在不经意间,阅读跟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神秘的关联。原本是两条平行的轨道,忽然在那一个点上交会。读过的文字和文字的作者,从此走进了自己的生活。


💥    古汉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工具,为我们打开了通向过去的通道,可以了解历史的兴亡和古人的哀乐。阅读古文足以启迪心智,增长智慧和见识,也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学敏感,丰富审美感受,加深对他人的同情与理解,从而成为更好的现代人。

《给孩子的古文》


商伟 编注

活字文化 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19年04月 


学术大家给孩子的“古文公开课”,精准契合当下家长、老师、孩子需求的古文选本












自幼培育起基本的审美意识

尚刚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  少年时代,我读过《十万个为什么》,那些优秀的科普图书对我影响很大。如今,我也要把近四十年学到的知识、收获的心得写进这本普及读物(《给孩子的国宝》)。渴望它能够帮助年轻读者了解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更加热爱悠久的中华文明。


👀  在信息不畅、交通不便的古代,人可以不去或者无缘欣赏纯艺术,却无法在衣食住行中回避工艺美术,它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形式语言,潜移默化地自幼培育起人的基本审美意识,如影随形般左右了人的终极审美判断。

《给孩子的国宝》

尚刚 著

活字文化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19年08月 


带回家的“纸上博物馆”:196件国宝,196张高清文物彩图












读怎样的书,

就有怎样的精神生活

周国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


👀  一个人从事什么专业是偶然的,你可能从事别的专业,这不重要,作为一个人来说,你只要把你作为人的属性发展起来,让自己的心灵能够丰富,就可以了。读书就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  虽然哲学不实用,但是它解决的是人的精神问题,它有着更神圣的、长久的价值。重实用而轻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我们重视精神生活,读书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  人和人之间是有灵魂的亲缘关系的。当你在读大师的著作时,如果你和他有契合点,你也会感到特别亲切,像找到亲人一样。要做到这些首先就要有积累——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思考。

《给孩子的哲理》

周国平 选编

活字文化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20年02月 


36本哲学经典,26位哲人,一个高朋满座的哲学沙龙,一本系统、权威的哲学教育启蒙读物,一本不低看孩子理解力的哲学之书。












大量阅读是内在的需要,

不能自已

戴锦华

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  大量阅读是某种内在的需要,不能自已。但其中一定得有不同形式的“喜欢”,推动我前行的从来不是“应该”、不是“不得不”。


🌟  在我生命的不同阶段,很多书当时对我构成了新知识——像某级太高的台阶,我努力登上去。这些书籍的重要性也随着生命的成长逐渐削弱……回望去,也许已没那么重要、权威,但是在我的某个时期成为过继续前行必过的窄门。


✨  我自己的童年少年时代没有书可读,每一本书是天降大礼,它在你这里停留的时间可能是一晚或几小时,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我太想读完了——到今天为止,我读小说仍舍不得直接翻到最后一页,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也不会对一本打开的书半途而废,对书籍的极度珍视和饥渴迫使我掌握了后来人们需要学习获得的速读、组读的能力。一晚一部长篇吧。


当然,我倒是经常向学生“兜揽”我读理论的方式,和读“闲书”一般无二,只管读下去,一定有收获。若是正襟危坐、焚香沐浴、备好各种标记笔,反而十有八九读不完。


💫  电影,是人类所创造的第七大艺术,也是人类第一个确知其诞生日的艺术。优秀的电影会是一座心灵的影像馆, 世界的微缩图, 艺术与社会、美与智慧、历史与此刻、洞察与悲悯、批判与反思的所在。那会是一笔精神财富,它无法变现,但一经拥有,永难剥夺。


💥  若是我在孩提时代、“青葱”年华便能看到如此多丰富而杰出的电影,我的生命也许便会有所不同?我也许能更早地窥破自己、洞察生命、理解社会、拥抱人生?因此,我和我不同代际的学者、学生们一起撰写、编纂了这本小书,希望和你们——今天的孩子们一起去认识电影、探索电影, 让电影和你们一起去展开你们的生命,去赢得中国的未来和世界的明天。

《给孩子的电影》


戴锦华 编著

活字文化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20-08-06 


一部给孩子的世界极简电影史,50部经典影片赏析,让电影打开孩子的人生视野。












吸收前人的思想,

不断地自我造就

陈力川


旅法跨文化学者、

元培学堂讲师


💥   每一代青少年都需要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同时不断地自我造就。他们像涓涓清流,从冰川雪山出发,带着草木的芳香,渐渐汇入江河湖海,继续人类的冒险。


🌟  演讲是人类自发明语言以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它首先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又最能体现演讲者的人文素质。


👐  演讲是讲给人听的,但毕竟只有少数人能在现场感受那种心灵的震撼。我们将演讲辞汇编出版,以文字的形式流传,目的是帮助青年人开阔眼界、学会思考、练习演讲。还有一个奢望,就是让年青人自己去体验美和尊严,每一个有过美感体验的人都懂得尊严的可贵。


《给孩子的演讲》

 陈力川 选编

活字文化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21年03月 


32篇改变世界的伟大演讲,带孩子亲临震撼人心的历史现场,领略演讲史上最具智慧和雄辩的华彩篇章,探索演讲艺术的门径。






给孩子:陪伴一生的礼物(6本)


给孩子:大家的博雅启蒙课(10册)

给孩子的大语文经典

(套装全6册)



点击进入“给孩子”系列423专题页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给孩子”系列423专题页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给孩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